close
中經院研究員劉大年 記者邱德祥/攝影 分享 facebook 「思維要轉變,才能活化台灣經濟動能。」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主任劉大年指出,台灣面對全球不斷變動的經貿環境,不只有政府,民眾也需要改變心態,我們在爭取走出去的空間的同時,也要包容外國企業,開放進入國內,如此才有機會在全球經貿體系裡,擁有一席之地。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昨(15)日舉辦東方領袖講座,邀請劉大年以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新趨勢」為題,發表演講。「台灣不能只想著要自己走出去,但不讓別人走進來。」劉大年指出,過去台灣社會對於發展經濟的思維,普遍都只想著產業要如何才能走出去,卻時常不願正面接納開放外國企業,進入台灣市場。他直言,「這樣的話,台灣的發展不會有好的結果。」回首過去台灣經濟的路程,劉大年提及,在1990至2000年間,台灣整體經濟成長了一倍,但繼續往前推進,到了2000至2016年,整體經濟卻只成長50%。他表示,這代表台灣已陷入中高所得的成長陷阱,因此建議台灣「腦袋要轉變」,必須善用全球資源,促使資金、人員開放,同時讓制度與全球接軌,藉此打造對台灣有利的成長環境。對比世界上與台灣類似但發展相當成功的其他國家,根據劉大年的歸納,可分為區域金融中心、位於樞紐地帶、高度國際化與擁有得天獨厚天然資源等四項發展特色。他並強調,除了天然資源含量外,其他三項「台灣做到哪一點?」因此,他認為,台灣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談到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動,劉大年指出,過去國際各國是雙邊與多邊的貿易協定,同時進行簽訂,然而,近年由於英國脫歐,以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等事件影響,各國在多邊貿易推展上進展不多,因此,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大國,都轉而透過雙邊貿易來簽訂協定。劉大年提到,由川普為代表的反全球化勢力指出,他們並非反對全球貿易自由化,而是反對全球化的貿易果實,大多由跨國公司所獨享,但其後果,卻是由相對弱勢的國家或團體來承受。因此,川普上任後開始放棄如TPP(跨太平洋夥伴協定)等多邊協定,改走雙邊貿易的外交路線。劉大年進一步談到,全世界目前有近440個雙邊貿易協定,其中就有380個是在1995年之後簽訂的。他點出,目前與台灣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,大多是同為邦交國的小國,但面對亞洲大型自由貿易協定、東協加六逐漸成形,而台灣在區域整合中的進度相對緩慢。「妥善處理兩岸關係,也是重中之重。」劉大年同時提醒,不確定的兩岸關係與不開放心態,會成為台灣未來要走出去的罩門,因此,兩岸關係將成為台灣政府必須做的重要功課。他強調,台灣應「正確了解、理性因應中國的崛起」?

D4F5D30A142E7224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19bj59d 的頭像
    f19bj59d

    台灣樂天全站4.8折起

    f19bj59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